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医学评论 > 更多评论
编号:13783874
补习班没那么高“身价”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4月24日 生命时报 2020.04.24
     补习班没那么高“身价”

    本报特约评论员 燕 陆

    这场疫情,让一度火爆的课外补习班着实“冷静了一段时间”。但近日随着各地返校开学,有学生调侃“补习班也在赶来的路上”。从奥数到英语,从小学到考研,除了主课程外还有各类兴趣特长培训班。尽管花样繁多,但相同之处在于价格颇高,尤其是各种“一对一”课程,1课时的费用动辄上千元,成为很多家庭“不能承受之重”。

    上世纪90年代至今,我国课外辅导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,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。据中国教育学会统计,2016年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人民币,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有1.3亿人次。“补课”已成为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主要支出,甚至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。很多媒体报道显示,多地家庭的补课费用平均每月少则几千、多则数万,甚至有的家长为给孩子补课,不得不在外兼职。课外辅导行业蓬勃发展,其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最大的问题就是,费用为何这么高?

    从需求端看,随着经济发展,教育文化消费日益发展,需求从“有学上”转变为“上好学”。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被培训机构抓住、放大,“不补习就是输在起跑线上”等言论一出,加剧了焦虑,不自觉中抬高了课外补习的“身价”。而客观上,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、整体社会氛围使然,也都助推补习费越“炒”越高。

    从供应端看,由于行业利润巨大,加之准入门槛不高,课外补习机构良莠不齐,不仅收费不甚规范,甚至还存在违规经营、卷款倒闭等乱象。此外,课外辅导机构的监管主体不清晰,“多头监管”带来的后果则是“谁都不管”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培训费定价是否合理,是否物有所值,的确值得探究。

    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,校外辅导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,并非要“一竿子打死”,但培训机构也应有自律意识,补习费应该合理,别把教育做成生意。近两年,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、印发规范意见,已摸排、整改不少培训机构。今后,要不断通过行业建设,提高辅导机构的教育水平,治理不规范的培训行为。未来,管理“划红线”、设置“黑名单”应成长效机制。

    除了“治标”,全社会也该努力起来“治本”。作为教育的主渠道,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要做好,不能老让学生校内“吃不饱”,校外去“加餐”。作为教育指挥棒的中高考应该减少“唯分数论”带来的套路应试、焦虑加码,课外补习的“被动需求”自然也就降下去了。 当然,给漫天要价的课外补习浇浇冷水,也离不开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和摒弃攀比心态。为学生和家庭减负,需要政府、社会、学校、家庭的共同发力。▲, http://www.100md.com